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09-28 12:45:21,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从医保药品目录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的药品数量越来越多。从2017年36个,到2021年的275个药品。如今,刚刚公布了343种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还需经过医保谈判等过程,最终目录或将于今年11月份公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和护理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透露。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和护理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在准入原则上,更加支持创新
“创新药通过谈判大量进入医保,与此同时也有了退出机制,目录的质量不断提升。从最开始重点关注的是抗癌药,到现在扩展到基药、罕见药品、儿童用药以及新冠药品等,经过医保谈判斗智斗勇的过程,降价幅度都在50%以上。2021年新纳入的药品精准覆盖了肿瘤、慢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用药等21个临床组别。”王宗凡表示。
王宗凡指出,医保目录被界定为“基本医疗”,对于老百姓来讲就是“医保待遇的边界”,哪些是能报销的,哪些是不能报销的。目录的准入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能不能支付得起。目录的调整有进有出,尽量把能够满足老百姓需求且价值高的药品纳进来,虽无害也无效或疗效差的药品逐步退出来,通过动态调整不断提升目录质量。创新药品需要经济学评价,通过医保谈判、降价实现医保准入。
“整体而言,医保目录调整办法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近年来,在准入原则上,更加重视提升药品质量,支持药品创新。”在准入机制上,从2020年起,由遴选制改为了申报制;从准入办法上,由依靠临床医生经验准入,到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预算影响评估实行科学准入;从调整周期上,由早期不稳定4年、5年、8年调整,到如今一年一调整的稳定、制度化调整;从调整层次上,由国家、省级两级调整,到国家统一调整、统一目录。
“在2017年之前8年没有医保目录调整,如今一年一调整,今年,只要是6月30日之前获批上市的药品,就有资格申请。这对于创新药而言,也是很大的支持力度。因为每个创新药品都是有专利期的,尽快进入医保,一方面降低老百姓负担,另一方面创新药品的销售数量几倍甚至几十倍量的增长,进行大量的量的释放。”王宗凡说。
从2022年药品目录调整方案可以看到,调整的药品范围包括了目录调整前五年内获批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目录调整前五年内,已在目录内、适应症或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药品以及纳入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
非独家药品,可以采取竞价的方式准入
值得注意的是,非独家药品可以采取竞价的方式准入并确定支付标准。“非独家的竞价准入,2022年为头一次。”王宗凡说。
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独家药品谈判、非独家药品竞价”。适用范围为经过专家评审建议新增纳入目录的非独家药品,排除集采、政府定价药品。
王宗凡解释,其竞价规则为,医保测算、确定支付意愿价,经过企业报价,比较报价与支付意愿价以确定准入与否和准入后的支付标准(支付意愿价70%保底);同时药品的供应价格不高于竞价时的报价。参与竞价的企业需保证市场供应,无合理理由不得断供。企业供应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在一个月内报国家医保局。“设置保底的支付标准,也就是以支付意愿价的70%作为保底的支付标准,目的在于防止过度降价,不要把价格降得太狠,以免影响药品创新。价格低于支付标准时,药品以实际价格支付;价格高于支付标准时,医保仍按支付标准支付,而高出的部分则由参保人承担。”为鼓励竞价药品的使用,医保部门支持将同通用名下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品种优先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和“双通道”药店配备范围。
与此同时,王宗凡强调,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之后并不代表就落地了,老百姓能够在医院开出医保药品、药品能得到报销才是真正的获益,目前有“双通道”的政策,未来可能需要继续打通“最后一公里”,门诊的报销政策也需不断完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