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最新 浏览 评论

新生儿死亡引争议,医院被索赔61万 医患之间

置顶新生儿死亡引争议,医院被索赔61万

患者张女士,31岁,早8点入住市医院,初步诊断:37W妊娠G2P1L1LSA,慢性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巨大儿?上午10:25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LSA位助娩一男婴。体重4150g,Apgar评分1分钟1分,5分钟0分,无畸形,外观无异常。手术备注:新生儿出生后面色苍白,肌张力1分,无呼吸,予抢救,5分钟0分,经抢救无效于11:25宣布临床死亡。新生儿死亡后,家属拒绝尸检。...

警惕“网络医闹”乱象 专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医患之间

警惕“网络医闹”乱象 专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7日,今年的“两高”报告出炉,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从严惩治暴力伤医、扰医、闹医等侵害医务人员权益的违法犯罪,切实维护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安全和尊严。  近年来,发帖造谣抹黑医生,煽动网络暴力攻击医院,在互联网上博取流量,激化医患矛盾等等,“网络医闹”现象受到舆论关注。如何治理“网络医闹”,维护白衣天使的安全和尊严?  资料图:市民在医院终端机自助操作。 张亨伟 摄男子网络造谣丑化医院获刑三年  2021年,福建厦门思明区检察院办理...

六旬老太多次骨折隐忍不发为哪般? 医患之间

六旬老太多次骨折隐忍不发为哪般?

  “人会撒谎,但身上的伤痕却撒不了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法医冉聃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这些年,他经手了无数起损伤和伤残鉴定,每一次鉴定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又一个人间悲喜故事。  这次的故事从一位去派出所报案的六旬老太说起。  2021年腊月,上海街头阴冷难耐,一名环卫工人正费力清扫马路上四处飘落的枯叶,突然被一位老太太拉住了手腕。“请你救救我,一定要帮我报案,有人打我……”对方声音...

术后体内固定物脱落引发并发症,调解员五次协商化解纠纷 医患之间

术后体内固定物脱落引发并发症,调解员五次协商化解纠纷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司法厅获悉,襄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近期处理了一起医疗纠纷案件,在调解员的组织下,医患双方经过五次调解,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2021年5月,患者李某因腰疼、双下肢放射疼痛入住市区某医院骨科治疗,入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等。5月10日,进行手术,术后予以止疼、消肿等对症治疗。次月李某出院,出院时拍片显示内固定物松脱,但出院记录未记载患者内固定物松脱情况。出院后,李某按照医嘱卧床休息,但并未定期到门诊复查。  几个月后,李某发现病情没有好转,腰疼也逐渐...

八旬老人住院花费70多万,采血382次仅验血12次? 医患之间

八旬老人住院花费70多万,采血382次仅验血12次?

  八旬病人住院半年多花费70多万,公立三甲医院虚构治疗和药品费用,医保局调查认定医院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1万余元,由医保中心予以追回,责令医院退还患者个人支付的1.6万余元。患者家属认为医院欺诈骗取病人医疗费,要求依法依纪依规处理责任人。结账单26处数据对不上如果抽血382次,怎么会只有12次化验?  2020年12月,江苏胡先生85岁的父亲因肺部感染住进南京第一医院呼吸科ICU。  今年11月10日,胡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他们医院做手术后转入ICU治疗,2021年6月份出的院,花...

怀胎9月孕妇牙痛就医后去世,丈夫把5家医院告上法庭 医患之间

怀胎9月孕妇牙痛就医后去世,丈夫把5家医院告上法庭

  因一颗牙齿发炎疼痛,广西南宁市伶俐镇怀孕9个多月的雷女士先后在南宁5家医院就诊,结果在医院抢救无效,她和孩子双双不幸去世。经鉴定,雷女士的死因为牙疾感染导致脓毒症死亡。为讨公道,她丈夫李先生将她曾就诊的5家医院告上法庭。孕妇与腹中胎儿双双去世  2017年4月5日晚8时许,李先生带着怀孕9个多月的妻子雷女士来到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待产。入院前,雷女士已被牙痛发热困扰一周,期间已先后到市内4家医院就诊。经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步诊断:雷女士存在双侧下颌下间隙感染,右下智齿阻生、冠周炎,脓毒血症等病...

33岁女博士的抗癌之路:花光所有积蓄赴美治疗,最终却人财两空 医患之间

33岁女博士的抗癌之路:花光所有积蓄赴美治疗,最终却人财两空

  刚患上三阴性乳腺癌的时候,闫宏微并没有多害怕,乐观坚强地对丈夫和女儿说,“这个病没有多厉害,只要我想办法改造它们,让癌细胞的蔓延停下来,就可以治好”。  可是刚刚过了几天,这个坚强的女子就被病魔打败了,闫宏微的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头发开始大量脱落,皮肤也变得暗沉,时不时还会呕吐,就连指甲也出现了溃烂的迹象”,这让一向坚强的闫宏微渐渐感到了恐惧。  家人们时刻提醒闫宏微,“病情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不能再简简单单地依靠心情来治愈了,而是积极...

当一个30岁的未婚女子决定冻卵 医患之间

当一个30岁的未婚女子决定冻卵

2022年中国全国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和委员提出放开单身女性冻卵限制的相关建议。在单身女性冻卵案等社会热点事件背后,反映的是单身女性生育权保障的问题。...